移民機會成本(四) 價值差異【星之谷專欄-頭條日報】
想計算機會成本,先要在不同的移民方案中,排出一個優先次序。這個優先次序不一定要巿儈地以那一方案「最平、最抵、最著數」計算。
想計算機會成本,先要在不同的移民方案中,排出一個優先次序。這個優先次序不一定要巿儈地以那一方案「最平、最抵、最著數」計算。
上一篇提及關於移民的三種情況,包括「不移民」、「英國BNO簽証」和「葡萄牙黃金簽証」。有些成本是實質成本例如簽証費或捐獻,也有無形的成本例如時間。
經濟學上有所謂的機會成本,機會成本可以與金錢無關,例如時間、機遇人際關係這類抽象的概念都可以是機會成本。
英國BNO移民簽証計劃於年初落實,取得簽証條件寛鬆,其他類別的移民方案,包括投資移民及技術移民的吸引力驟降至接近零。
如想申請按揭購買外地物業,最理所當然的是到當地銀行申請。但近日疫情影響之下,想飛到外地睇樓已有難度。
「投資涉及風險,資產價格可升可跌」屬老生常談。放在「 投資移民 」,除了所投資的產品價值及匯率升跌外,移民成功與否才是整筆投資的核心價值。
Full pay了當地樓,價匯齊升當然是最完美,但投資世界豈能盡如人意?最簡單的情況,樓價升一成、匯價跌一成,即等於在酒樓食飯加一再九折,近乎打和。
假如本身有足夠現金full pay外國物業進行投資移民,當購買物業後,樓價及匯率齊升,投資者可說是「贏晒」。
本港社會事件令不少人萌生移民念頭,香港人喜歡「快、靚、正」,投資移民的「明買明賣」實屬首選。希臘與葡萄牙的買樓投資移民門檻,算是歐盟國家中偏低。